艺术与科技专业22级沉浸式演绎方向的同学们,携手流行音乐学院,在中国大戏院呈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多媒体舞台作品——《国音盛世》。这场演出不仅是一次传统国乐与现代科技的碰撞,更是一次数字艺术在舞台演绎中的创新实践。
当国乐遇见数字科技
《国音盛世》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内核,结合实时交互投影、动态视觉生成、沉浸式环绕声场等前沿技术,打造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视听盛宴。该演出从策划到执行历时数月,涉及VJ视觉设计、灯光映射、空间音效等多个技术领域。
本次演出由新媒体艺术学院提供多媒体技术支持,流行音乐学院负责表演与创作,双方跨学科协作,共同探索“国潮”艺术在数字时代的新表达。
多媒体制作:技术亮点全解析
1.动态投影映射
(Projection Mapping)
——让舞台“活”起来
演出最核心的视觉元素是舞台背景的动态投影。团队采用高流明激光投影仪,结合3D建模与实时渲染技术,使静态的舞台布景随音乐节奏变化形态。例如,在古筝独奏《高山流水》段落中,背景的山水画卷会随演奏者的指法动态生成波纹,形成“音画同步”的沉浸效果。
2.舞台设计——打破传统观演边界
不同于传统镜框式舞台,本次演出采用环形投影幕布+地面互动投影,使观众席被光影包围。在《龙仓魂》的演绎中,琵琶的急促轮指触发四周幕布上的“千军万马”动态效果,配合环绕声场,让观众仿佛置身战场。
3.AI生成视觉
(Stable Diffusion辅助设计)
部分场景的背景视觉由AI生成,团队训练了基于国画风格模型,快速生成符合曲目意境的动态素材,再通过后期合成与手绘修正,实现传统美学与现代技术的融合。
创作历程:从概念到落地的挑战
1.技术实验与调试
由于涉及多设备协同(投影仪、LED屏、体感捕捉等),团队在前期进行了大量信号同步测试,确保视觉、音乐、灯光三者精准配合。
2.跨学科协作
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学生负责视觉编程,而流行音乐学院的同学则提供音乐情绪分析,双方通过每周工作坊磨合创意,最终实现“音画一体”的叙事效果。
未来展望:
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更多可能
《国音盛世》的成功印证了科技对艺术表达的赋能潜力,视觉不仅是背景,更是使演出更加精彩的合作者。未来,艺术与科技专业将继续探索新形式,推动沉浸式演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。